close

了解孩子的天生氣質


()活動量


氣質的九個向度:
所謂的氣質(temperament)是指「每一個人天生下來對內外刺激的反應方式,後天環境可修飾這行為」。為人父母應該學習接受孩子的氣質特性,並找出因應這些氣質的方法。
(1)
活動量 活動量是指孩子在一天的時間中,動作的快慢與活動量的多寡。我們可在不同的時期、不同時間、不同場合觀察孩子的活動量。如果不清楚如何觀察孩子的活動量,下列提供觀察點:


1.    洗澡:靜靜的玩水?把水潑的到處都是?


2.    穿衣:安靜的讓人穿衣服?動來動去?


3.    吃飯:一直在吃,動作很慢?離開座位,到處亂跑?


4.    做事:慢吞吞?草草結束?換來換去?


5.    外出:安安靜靜?跑來跑去?


6.    睡覺:睡得平穩?翻來翻去?維持同一姿勢?


7.    遊戲:安靜的玩?在戶外跑來跑去?


 


因材施教,對症下藥
(一)活動量 觀察孩子的氣質愈早愈好,因材施教也愈早愈好。體諒並了解孩子的氣質特徵,當他在人際關係上、學習上遭遇困難時,他最需要的是你的了解與協助。如果孩子的行為會為你帶來困擾的話,不要莫可奈何,以下有一些策略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參考使用。


(1) 活動量高的孩子


活動量高的孩子常動來動去,靜不下來,爸媽應儘量避免讓他喝可樂或吃糖果之類的東西,因為這些飲料或食物會讓他更興奮,更靜不下來。針對這類型的幼兒,爸媽可參考下列做法:
1.
應有顆包容的心:爸媽應有顆包容的心,了解孩子在家裡跑來跑去,或不肯好好坐著吃飯等現象,並非他故意搗蛋,乃因其天生氣質所使然。

2.
注意孩子的安全:這些孩子不是跑來跑去,就是東跳西跳的,如不小心或大人不在旁邊時,可能就會有一些小意外發生,例如可能趁大人不注意時爬到高處,然後說:「媽媽,你看!」接著就往下跳,讓一旁的你捏了一把冷汗。有個媽媽也做了這樣的分享:「我的孩子喜歡在家裡跳來跳去,有次竟然撞到桌腳,縫了七針,真是把我嚇壞了。現在家裡頭只要有尖角的地方,我都會用軟棉墊把它包起來,以防意外再度發生。」

3.
發洩過度精力:無論在家或在學校,每天都應該有適當的場所讓他盡興地活動,一次以2030分鐘為限,例如爸媽可帶他到住家附近的公園跑一跑,跳一跳,或購置室內彈簧墊或腳踏車,讓孩子消耗旺盛的精力,以免有焦躁不安的現象出現。

4.
安排規律的生活:孩子在睡前不宜安排太興奮的活動,以免影響睡眠。此外,爸媽對他的活動應能適當的接納與約束,避免過分的嘮叨或放任。

5.
陪同孩子做靜態活動:根據研究顯示,青少年的犯罪與活動量之間有關聯性存在,換句話說,到了青少年時期,活動量大較活動量小的孩子更有犯罪的可能性。為了防範未然,除了讓他發洩過度的精力外,也應該培養他做一些靜態性的活動,如畫畫、拼圖、堆積木等,讓他養成靜下心來的習慣。

6.
讓孩子當小幫手:爸媽可 向 老師建議,如果上課時孩子有坐不住的情況,希望老師能讓他起來擦擦黑板、發發本子或者是跑跑腿,讓他活動一下,這樣對他的學習效果會有幫助。


 


2)活動量低的孩子


活動量低的孩子不喜歡運動或戶外活動,尤其是住在都的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室內打電動、看卡通或看書,使得他們在小學階段就已經帶上眼鏡,所以父母需特別留意這些活動量較小的幼兒。
1.
鼓勵嘗試動態活動:大人或許會認為他們比較好帶,因為比較不需要你陪他們或擔心他的安危,但我們深知,兒童階段是他們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所以爸媽應鼓勵他多運動,否則會影響肌肉發展,造成所謂的「近視兒童」。
2.
鼓勵親子體能活動:爸媽除了要注意孩子動作方面的發展外,必要時也應由父母帶他做體能活動,這樣不僅可增進孩子的體能,也可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目前市面上有關這方面的教材不少,都可參考之。
3.
固定體能課或戶外活動時間:無論活動量大或小的孩子,每天應給予戶外活動的機會,以活絡筋骨。當然,老師應特別留意活動量小的孩子是否會主動活動,否則可請小朋友或老師主動帶著他運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yce 的頭像
    Joyce

    晨之家~

    Jo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