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大吼大叫,也能教好孩子?我家那個也靜不下來的孩子,究竟是不是過動兒?


我們都同意:想要孩子「專心」唸書、「專心」寫功課、「專心」彈鋼琴...,我們也都當過小孩,也都明白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是,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這種情況?


12招讓孩子更專心

動起來像脫韁野馬、話匣子打開停不了、做事虎頭蛇尾、常常「神遊太虛」……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不免懷疑:我的孩子有什麼問題?是不是過動兒?


其實,孩子看起來坐不住、讀書做事心不在焉,可能是表象,家長需要發揮「名偵探柯南」的精神,去觀察、了解真正的原因。


台北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臧汝芬說,注意力、抑制衝動的能力跟大腦前額葉的發育有關,而大腦要到20多歲才會完全發育成熟。


也就是說, 小朋友的大腦還在「施工中」,注意力自然比較短。小學年紀的孩子如果讀書寫功課2、30分鐘,就會想做點別的事、起來動一動,是正常、可以接受的。父母如果期待孩子可以像大人一樣,坐下一兩個小時專心做事,其實是不切實際、強人所難的。


如果孩子不專心並不是以上因素造成的,可以參考下列方法提升注意力:


1.營造適合讀書的環境


.書桌、書架整理乾淨整齊,玩具收起來。書架上課外書跟教科書分開放、分科別放,而且只放這學期的書,用過的書收起來。


.房間不要有電腦、電視、電話。


.文具準備齊全,不要臨時東翻西找。


.父母不要變成「干擾源」。例如在門外大聲看電視、說話、走動,或一直探頭「關心」孩子寫功課的進度等等。


2.作息規律


注意力不足的孩子特別需要父母幫忙建立規律的生活。例如起床、讀書、睡覺時間都可以固定下來,週末可以稍做調整。


也可以協助孩子訂讀書計畫。如7:30~7:55寫國語習作,休息5分鐘;8:00~8:25溫習數學。每做完一項就打勾。


訂計劃可以讓孩子知道今天有哪些事要做,學著分配時間;看到勾勾愈來愈多,孩子也會有成就感。


台灣師大特教系教授洪儷瑜建議,在孩子上課期間,家庭生活的節奏盡量有規律、簡單一些。


她看到有些小孩放學後要趕5、6個活動:去安親班、才藝班、去奶奶家吃飯……,衝衝衝、趕趕趕,小孩缺乏規律的生活讓他可以自己學習安排活動、學習計劃做完一件事。


3.找到讀書的黃金時間


親職教育作家李國英小時候曾經成績不好,後來有位大哥哥教她,把每天做每件事開始和結束的時間都記下來。


一星期後,大哥哥和她一起討論這份作息紀錄,才發現她在洗完澡後才比較有精神,是讀書的黃金時段,後來她試著放學後先洗澡,果然學習效果好得多。



4.漸漸延長專心時間


一開始孩子只能專心10分鐘,可以鼓勵他「要不要再多5分鐘」,慢慢延長到可以專心15、20分鐘。不要一開始就訂高標準。


可在書桌前放計時器或鬧鐘,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目前的功力。


5.手到口到


讀書時寫筆記、劃重點、唸出聲來,都有助專心。


6.讓大腦喘口氣


台灣師大特教系教授洪儷瑜說,人要一直保持專心其實會累,專業的口譯人員每15~20分鐘就要換班,就是要避免過度專心造成疲勞,工作反而出錯。


因此,讓孩子每讀書半小時到40分鐘,就起來活動5到10分鐘,是很必要的。「要求孩子整天時時刻刻都要專心,不讓他放鬆,不見得有利學習,」她說


台北教育大學兼任教授王淑俐建議父母要改變「讀書愈久,效果愈好」的想法。與其要求孩子在書桌前坐得久,不如要求他們有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該做的事做完、做好。如果孩子半小時就可以完成功課,父母就沒有理由硬要他們坐一小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