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天敵而飛 候鳥遷徙至北極


 更新日期:2010/02/26 00:07 成怡夏



【編譯成怡夏整理報導】鳥兒為什麼不留在棲地就好?為什麼牠們要進行飛越數萬哩的旅行,像是從南美洲的南端飛到北極,每年持續不懈?



根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日前刊登在《自然》期刊上的新研究強調,候鳥進行長途旅程的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緯度較高的地方掠食者較少。



高緯度地區風險低



從任何方面來看,候鳥的旅程都是漫長、艱辛且得付出代價的。候鳥得冒著遇到暴風雨、掠食者和疲勞的風險,更遑論帶著槍枝的人類所帶來的威脅了。同時候鳥築巢之處愈深入北方,在新陳代謝上要付出的體力就愈多。



科學家長久以來都假設,鳥類進行這樣的旅程是因為,世界另一端的渡夏地點可提供某些好處。換句話說,不管要付上什麼代價,北極必然有獨特之處讓這些候鳥值得這麼做。



的確,夏日的北極有持續日照在滋養植物生長,北極的夏天以生命蓬勃生長而出名。長期以來,科學家就認為這種資源的豐富,以及相對來說缺乏競爭者的情況,一定有吸引鳥類前來的理由。



深入北方的極端環境也較少有寄生蟲的問題。旅行到較少寄生蟲的環境可能也是漫長旅程之所以值得的原因之一。嚴重的寄生蟲問題足以造成鳥群的死亡數量大幅增加。



而在日前公布一份名為「高緯度地區候鳥被掠食風險較低」的研究中發現,前往北極的鳥類愈深入北方,被掠食的風險就愈低。較少掠食者代表著幼小的下一代存活的機會愈高。因此,儘管長途旅行得付出很多體力,在北極孕育下一代對繁殖率的提升仍有幫助。



研究者花了橫跨兩個夏季的時間,針對沿著加拿大哈德遜灣南部到靠近格陵蘭的埃爾斯米爾島北部所放置的1,555個人造鳥巢進行追蹤,觀察在這橫跨2,080英里的狹長區域中,鳥巢遭掠食的情況。



結果發現,在北緯53度到82度之間的地區,緯度每往上一度,鳥類遭到掠食的風險就降低3.6%。與北部相較,這份研究設定的南部地區所遇到的掠食風險遠超過北部地區的兩倍。「這些結果提供了證據,證明鳥類深入北方遷徙,可能是因為高度較低的鳥巢被掠食風險較低,以至於對族群繁衍有利」。



生態簡單 有助獵食



而另一篇名為「解釋鳥類遷徙」的文章則提供了更深入的脈絡。該研究的作者表示,比起任何地方,北極的生態系統主要是靠掠食者和獵物之間的互動關係所形塑。因為北極的原生物種本就不多,可以在惡劣的條件下生存的物種,如旅鼠、北極狐和雪鴞以及其他物種,從定義上來說,是該生態系的主要角色。作者揣測,這種相對簡單的生態系統對於候鳥來說是很有利的,至少大部分的時間如此。



以旅鼠為例,牠們是北極地區主要的獵物,每3到4年間會有數目消長的循環。當旅鼠數目很多時,掠食者可能會棄水禽而不顧,但是當旅鼠數目較少時,掠食者則會轉向獵捕這些在岸邊棲息的鳥類。作者論證道,如此一來,候鳥遷徙到北方的繁衍策略只有在旅鼠可以讓狐狸、貓頭鷹以及其他掠食者分心時,才可以真正奏效。這些旅鼠的犧牲讓鳥類旅程變得值得。



在日前一則鳥類遷徙新聞中,北極燕鷗被冠上了「通勤者之王」的稱號。高科技的追蹤調查揭露了,北極燕鷗每年的遷徙是動物界中最漫長的,其中有些鳥兒終其一生飛行的距離,甚至相當往返月球路程之3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